
【影】瓦力Wall-E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公理號(Axiom)艦長
兩個月前,我走在台北公館街頭的時候,看到了這幅背景純白,並以工地機器為號召的迪士尼電影。瓦力的身旁還放著一台吸塵器,讓我以為這是一部結合宅男、家務、工地事務等議題的動畫電影。看慣了華麗海報的我,對於大膽用全白背景,在配以一個單調機械人的海報,無由的心生敬佩,並且信誓旦旦的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去看這部宣傳詭異的動畫電影。回到馬來西亞後,在《周星星電影評論》的部落格發現大部分影評人一面倒的支持,接著心信滿滿的發願,一定要看到這部電影才罷休。由此可見,對於電影,我根本就沒有甚麼堅定立場(笑)。
當初我先看到這款海報的話,進電影院的意願會更高。
來個小插曲。昨天和友人到新山的電影院看《瓦力》。我座位的旁邊是為人父母帶來的小孩。《瓦力》還沒開演的時候,連續播映了好幾段電影預告片,包括《歌舞青春》。友人正驚嘆這部對白詭異的電影出了甚麼狀況的時候,我發現身旁的小孩一眼就看出是哪部電影,還和其他小朋友談論......我忍不住調侃,在友人耳邊低語:你落伍了。
一隻兔子緊接著出場,為了一跟蘿蔔和魔術師爭個你死我活。全場笑得上"泣"不接下氣的時候,我頓時有種受騙的感覺,心想:《瓦力》的開場如果是魔術師和兔子的爭鬥,它到底要如何銜接到機器人的片段呢?這時候,小朋友語出驚人:
這個是《瓦力》咩?
簡短扼要、一針見血,真是字字鏗鏘有力,毫無贅言可挑。"這個"是小孩的特色用語,"咩"字更集挑釁、疑惑和無奈的心情於一身,讓我笑到岔氣。這哪是《瓦力》?!沒錯,親愛的,那不是《瓦力》!那只是特別演出的前戲而已~ 後來才發現,《瓦力》之前都會有這片段,應該是附送的。
電影講述人類在七百年後居住外太空,製造了如瓦力般的機器人,為他們清理地球上堆積如山的垃圾。不過,由於地球寸草不生,實在不適合居住,就連機器人都報廢了,只剩瓦力一器日覆一日的壓縮垃圾,如蓋樂高積木的當起建築師,築起一座又一座的高樓。此外,人類也派了具有植物探測功能的機器到地球上來搜尋生機,因而開啟了瓦力和伊芙碰頭的機緣。此後的故事,一方面針對人類重返地球的問題作延伸,一方面則著重瓦力和伊芙感情的鋪陳。
被這部電影的情節所感動,完全是因為角色單純。說直接點大概是"蠢",不過再想想,這也是因為機器人"懂得的"本來就不多,所以他們要表達的都帶著"絕對",不容懷疑。但,這也是影片中讓人發笑的元素。許多可笑的場景,都建立在人自恃甚高的情境上。瓦力拾荒對各種物品如戒指、胸罩、滅火器的處理,都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相對於人類才"知道"這些物品"該怎麼處理")。瓦力照顧伊芙連續兩次被閃電雷擊,卻依舊撐傘(相對於人類不會做這種不知道會不會有所回饋的愛的舉動)。所有的單純,或稱絕對的單純,在人類的現實世界是可笑的(至少我笑了,笑點很低),但人們卻又喜歡在童話中(或動畫中)構築這些令人感動的元素。我不曉得,這究竟是暴露了人在追求單純過程中的無力感,或是要喚醒人們已經失去的純真。
關於《瓦力》其他要表達的主題,在很多影評都有寫道,大家可以去搜尋。我是覺得壓縮也是個很重要的母題。結局是有點老套,不過整體而言仍是一部不簡單的動畫。如果你看動畫是純粹想從頭笑到尾,那還是看喜劇片比較快。
這部電影很好玩的地方是,所有角色的名字幾乎都是縮寫名稱。瓦力Wall-E的全名是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Earth Class(地球型廢棄物處理搬運機);伊芙Eve的全名是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外太空植物探測器);M.O.的全名是Microbe Obliterator(微生物清除消毒機)。最喜歡M.O.,小小的很可愛,重點是它愛乾淨XD。
Wall-E OST 《Down to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