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姆雷特】狂潮版
這部戲劇的狂潮版本在去年一月就演出完畢了。上個月,當李國修受邀到政大當駐校藝術家時,我看著五顏六色的海報,心想學校這次的海報還頗吸引人的,似乎是重金禮聘砸大錢。今晚看完了這部舞台劇DVD版本時,我才發現我走寶了。
【莎姆雷特】據說是屏風表演班最具代表性的一齣喜劇。我看的版本中,曾國城、黃嘉千和郭子乾是當次表演的組合,其他還包括李國修、樊光耀、鐘欣凌等不變動的演員。劇本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我認為是四大悲劇中最悲慘的,結局幾乎沒有人是存活的),英文劇名是Shamlet。鬧劇中帶有點羞愧感才取名為shame吧,我猜的。我看的是DVD版本,這有額外的好處,就是在幕與幕之間穿插著這齣劇中的一些經典台詞。【哈姆雷特】的經典台詞乃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但說這句台詞的任務竟落在具有台灣本土風味的郭子乾身上。
劇中一開始上演了一段"正常"的【哈姆雷特】結局,也就是死了一堆人的這一幕,包括皇后Gertrude、Laertes、國王Claudius和哈姆雷特(演王子和Laertes的演員都好年輕)。接著,所有劇情都漸漸的如生活般的瑣事開始不按常規走,進入失控狀態。演員的哥哥跑下倒閉的公司,連累了當保證人的演員弟弟;修國的婚姻出現了危機;千嘉的男友在背後欺騙她......生活上的難題讓演員將思緒全部帶入戲劇中,以至於所有有連帶關係的演員都沒有辦法正常對戲,甚至脫稿演出,於是構成了一連串的笑話。演員們相互威脅對方,讓莎姆雷特劇情沒有辦法順利演下去,一直到其生活中的問題在戲中被解決後才罷休。
【莎姆雷特】是一部充滿了不確定性、矛盾並讓人深覺荒謬和怪誕的一部舞台劇。看完【莎姆雷特】,我只想到後設戲劇和怪誕劇場(theatre of the absurd)。怪誕劇場的特徵在於演員可能會重複同一句非常無聊或無意義的台詞,又或是常被困在令人絕望的窘境內,以至於需要做一些特定的動作來掙脫,但困境往往又會重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郭子乾在陰錯陽差下獲得了扮演哈姆雷特的機會,但他沒有熟記台詞,反而隨著他大剌剌個性脫序演出,竟把"To be or not to be"用最荒謬的語氣,在最不適當的時機說出口,結果產出了一團笑聲。再來,最令人岔氣的應該是他拿這短劍,比出刺殺動作說道 "讓我一劍刺進你靈魂的深處"。
李國修的戲劇在脫離表坊後更注重本土化,將台灣的生活文化融入戲劇中。曾國城和郭子乾在對戲的時候分別用了【全民大悶鍋】的張國誌,和綜藝節目單元【至尊對決】的送獎品台詞(百萬休旅車)來串場,讓舞台劇演出更添親切感。有些觀眾反應,郭子乾還是屬於喜劇演員而不是舞台劇演員,我倒覺得曾國城更欠缺舞台劇演員的氣質。曾國城在狂潮版本中的演出程度似乎只到嚐試(或者說是嚐鮮?)的階段,並沒有讓人驚艷的感覺。郭子乾倒是稍稍跳脫了一些喜劇角色的影子,可惜劇本設定讓他必須去豐富本土化的內容,讓他回到了電視角色所給的窠臼,很可惜。但也總還是個笑點。
光環全圍繞在演Claudius的樊光耀身上。他在劇中被詮釋成一個處心積慮想要取代團長地位的導演(是我個人覺得,但其實不是),到最後卻面臨了許多讓他頭大的問題點。尤其是劇情走到最後出現了一連串的危機-挫折-解決的惡性循環,全部都靠Claudius的機智來解決。到最後不勝負荷的時候,國王反而主動去接觸有毒的劍讓自己身亡。
這部戲到最後一幕忽然充滿了一堆爆笑點:舞台的宮殿佈景半垂不降、吊燈拖線差點砸死Horatio(反映人生處處是風險......)、比武地點換成大自然的樹林、比武的劍被訪客送過來、角色不斷換人演,以至於劇情中不斷空出角色、某些角色到半途就意外身亡、某些劇情不照邏輯進行(皇后喝下沒有毒的酒卻還是死了......)等等。反正最後就是個沒頭沒尾就結束了,全劇在笑聲中落幕。而且,開場前,演員出場提示也是一連串的 "也許" "大概" "有可能"。
今晚李國修要和台大的戲劇系教授(?)對談,會談到這部劇的貴族人物和平凡演員之間的連結,算是會對戲中戲這個區塊做更多講述吧。聽完了講作在思考更深入的部分好了。畢竟,喜劇的動作是要先笑了再反思。
以下有一篇轉載文章,關於 "能哭是幸福的" 感受頗深,個人要訓練的就是勇於感動而落淚吧,不容易。
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 能哭是幸福的‧大家健康 2007/07/06
總是在舞台上演繹屏風後的真實人生,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的真實生活就如同舞台上一般情感奔放,毫不隱藏。他說,「大聲哭、大聲笑,不要壓抑情緒,就不會累積壓力」。【文/黃又怡 攝影/許文星】
從電視喜劇紅星,轉型成為編、導、演全才的劇場人,李國修創立屏風表演班竟已20個年頭。儘管缺乏企業資金奧援,又受到文化環境不成熟的嚴苛挑戰,他仍一路堅持,持續穩定地推出一齣齣動人的戲劇,只因時時謹記父親的庭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執著的信念,20年來從沒變過,李國修打趣說,「王月(他的另一半)生了兩個孩子,我則生了三十六個」,三十六齣戲劇作品中,沒有一齣不是嘔心瀝血之作,1996年的《京戲啟示錄》,用深刻的內心戲刻劃父子情感,博得所有觀眾的共鳴,也讓他拿下第一座國家文藝獎的戲劇類獎項。
「我愛哭,有什麼不對?」
滿身「戲」胞的李國修,在舞台下,特別忠於自己。「我演了太多喜劇,其實我喜歡看悲劇」,他透露,紓解壓力的方法,就是看感人的電影,「狠狠大哭一場」。
他說,看悲劇,與劇中角色同悲,是很過癮的事情。每逢壓力大、鬱悶的時候,他就會租「好哭」的電影回家,跟太座王月或孩子們一起完全入戲,感動到不能自己,甚至哭到有點抽搐,讓壓力在淚水中盡情宣洩。哭完,心頭重擔也輕省了,即使眼睛腫成核桃,也甘之如飴。
你能想像一個大男人,對著電視嚎咷大哭,眼睛紅腫得不像話,激動到有點抽搐嗎?沒錯!那就是如假包換的李國修!
在情感宣洩中 找到自信和開朗
「不只我愛哭,我們一家都愛哭」,李國修說。他和王月都是十足的性情中人,要笑就大聲笑,要哭就大聲哭,感情總是自然流露,毫不做作,無形中也引導孩子不要壓抑情緒,在情感宣洩中找到自信和開朗。他強調,充分紓解和釋放情緒,就不會累積壓力,是放輕鬆的最佳方法。
他說,「我看鐵道員這部日本電影,哭掉10張面紙,女兒也跟著我一起,哭掉8張」。而今,他的女兒也獲得父親哭功「真傳」,「如果妳們在電影院中,聽到某個女生哭得特別大聲,一定是我家女兒」李國修大笑道。
鼓勵男兒釋放情緒 提倡「流眼淚運動」
在表演之外,李國修更重視生命的議題。他透露,母親有段時間足不出戶,自我封閉,經常喃喃自語,啼哭鬱悶,令年少的他感到無助,只能想辦法扮鬼臉逗母親開心。
當時的社會,沒有憂鬱症這個名詞,醫師診斷母親得了「精神神經病」,現在他回想,母親其實是罹患了憂鬱症。親愛的母親在李國修18歲時去世,也在他心靈上烙下難以抹滅的創傷。
為了讓其他人不再像母親一樣深受抑鬱之苦,熱愛生命的李國修,7年前發起了一個「流眼淚運動」,至今已進行多達500場演講,鼓勵大家不要壓抑情緒,要讓眼淚痛快的流,尤其要破除「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錯誤觀念。李國修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很可惡的觀念」,因為自古父母要求男孩過度壓抑感情,不知讓多少人走入憂鬱症。
對於哭,李國修認為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很有一套。有一回,小泉出訪貧窮的友邦,一下機,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小朋友揮舞著小國旗,心中一陣感動,淚水就沿著臉龐爬下。這件事固然受到日本媒體批評,認為「首相要剛強,怎能隨便流淚」,但小泉只是淡然回答:「我當時感動,就流淚了」。
小泉率真的情感流露,竟也在男性情感特別壓抑的日本社會引起風潮。李國修說,當時不少日本男性上班族組成「淚同好會」,下班後相約看感人的電影,抱頭痛哭一場來排解工作壓力,可見男人真不該壓抑情緒,否則會不健康。
上班族抗壓 真情勝壓抑
現代上班族在職場經常強迫自己戴上理性的面具,避免真情流露,但李國修分析,若經常壓抑自己的感性,要求自己理性,理性到了極致,其實很可能因小事而引爆非理性的憤怒,對健康反而有害。
他強調,多做藝術欣賞,並且「打開你的心」,覺得感動就大聲哭、大聲笑,就是排解壓力的靈丹妙藥。李國修提醒上班族,在職場上,今日的不愉快就今日解決,好好溝通,有必要的話,承認錯誤,哭一場,明天又是陽光燦爛的一天。
「大哭一場,好好宣洩壞情緒」,說來簡單,但要怎麼做?不妨學學李國修,租幾支感人的影片,回家準備好面紙,眼淚流完,也洗淨心靈的垃圾。李國修點名幾支「包哭」的片子,包括「鐵道員」、日劇「一公升的眼淚」,還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推薦給壓力大的上班族,用來釋放壓抑、傾洩低潮。
在溝通上,如果剛好碰到「不對盤」的老闆,對你總是沒好臉色,李國修提供一個好建議,他說,這時反而更需要「用聯誼」建立感情。比如:邀請老闆回家作客,讓老闆體會到你也有老婆、小孩,要養家活口,下回就會把你當成一個「生命」而非一個「工具」來對待。
他笑說,千萬別等到尾牙才來聯絡感情,尾牙大家都在「等抽獎」,反而不能靜下心來交流,況且尾牙一年才辦一次,時間也間隔太久。建議每3個月,主動邀主管、同事一起來聯誼、聚餐,都能拉近彼此的心。
劇場大夢 因信念而偉大
對於劇場,李國修有喜悅、執著,也有辛酸和疲憊。他的劇場大夢,是希望成立200個全職人員的專業劇團,並且興建觀眾席次超過1500人的劇場。年方30,剛創團時的李國修,曾意氣風發,覺得這個目標應該不難,但經過20年藝術環境的嚴冬挑戰,「現在,離夢想的距離好遠」李國修感嘆。
但是,這位堅信「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的劇場鬥士,豈會輕言放棄。即使台灣的文化環境培養得不足夠,李國修仍抱持著旺盛的使命感來經營劇團、傳遞表演藝術。「台灣走了50年經濟,卻空了50年文化」,他說,即使距離理想的願景,還有漫漫長路,「但我仍會繼續走,也會帶著一群人一起走」,他的眼神閃耀著信念。
今年適逢屏風表演班20周年慶,下半年,屏風將再度發表《京戲啟示錄》的典藏版,這齣叫好又叫座的劇碼,將從11月3日起在台南首演,然後全省巡迴27場次。而在《京戲啟示錄》中,集合編、導、演為一身的李國修,已然蓄勢待發,準備呈現最動人的戲劇來挑動觀眾的淚腺。「你,準備好面紙了嗎?」
【大家健康雜誌2007年7月號】
你好
我也非常喜歡屏風的莎姆雷特
今年還去看過他們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出(蘭陵30的紀念活動)
真的是非常棒
我想請問
你在文中提到看的是狂潮版的dvd
請問是屏風出的dvd嗎?
因為我非常想收藏這齣戲
但是苦於找不到dvd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