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atar

【轉載】吳老師:Happitude

吳老師:Happitude 之草莓篇
上個禮拜,Michael跟他的表哥寬寬,一起參加了四天五夜的夏令營。這營隊位於關西附近一所偏僻的國小,主要的內容是透過一些有趣的活動學習科學知識。

第一天晚上,Michael跟寬寬分頭打電話回家,說環境很糟,他們要回家。

「草莓!」兩家大人心裡的第一反應,儘管沒說出口。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都不會吵著要回家,就你們兩個?」大人這樣問。
「你要學著適應環境,你不是去度假的」,大人這樣開導。
「先住一晚,明天再看看」,大人這樣決定。

第二天,Michael跟寬寬又打了好多次電話,不斷的跟家裡溝通他們要回家,幾乎用掉了身上所有的錢。

傍晚4.00,老師請我們去接人,她說「小朋友其實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只是『顧問』一直想要他們留下來」。大人終於放棄。

後來我們才知道,小朋友晚上睡教室,一夜下來身上密密麻麻被蚊子叮滿了包。而且,教室裡點了四個蚊香,叫人難以想像一整個晚上每個小朋友吸進多少有毒物質。他們的課程很「自由」,意思是上課的時間不長,「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多,兩個小鬼認為如果要盪鞦韆、玩(校園裡的)遊樂設施,何必大老遠跑去那裡。讓這兩個小鬼不滿的,還有伙食、生活環境、和老師的態度。

在這過程中,大人之所以遲遲不肯去接人,是「草莓」的刻板印象使然。這個大帽子不只年輕人怕,家長更怕。

然而「草莓」可以說是成長的必經過程(皮再硬,還不都先軟過?),並不可恥。真正可恥的,是利用「草莓」之名,行不公平待遇之實。草莓給了我們社會一個藉口,用苛刻(而不是愛)的方式迎接這些初出社會、對未來充滿熱情的年輕人。草莓有益於「管理」,讓年輕人忍受明知不合理的待遇,讓人予取予求。草莓導致奇怪的「忍耐文化」,讓人壓抑真實的感受,變得沒有信心、憂鬱、強顏歡笑、不誠實。草莓磨掉了志氣,戳破了理想,讓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跑去考公務員(我不反對當公務員,只要那忠於「你是誰」)。

草莓反映了我們社會的「惡婆婆」文化,「媳婦熬成婆」之後就磨媳婦,彷彿好婆婆是磨出來的(儘管事實上是「磨」這件事把好婆婆變成了惡婆婆)。諷刺的是,倘若媳婦是自己的女兒,婆婆變成了媽媽,就再也沒有人願意見到子女用這種方式成長。己所不欲,施於人,就是自私。想要他人多多付出以便自己得利,就是佔便宜。因為自己吃了苦,就要別人也嚐一嚐,就是遷怒和報復。

說這些,雖然改變不了你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痛苦,但適度的「自我意識」應該會有幫助。你要知道不管在哪個領域,我們社會的惡婆婆文化對菜鳥都有一些「剝削的傾向」,所以當你親身經歷的時候,你要了解這是時間的問題(一定會過去),也是所有菜鳥面臨的問題(非關你個人)。此外,你可以忍耐,但不要讓自己受傷。意思是惡婆婆對你的評斷聽聽就好,不要當真。真正的你,由你自己決定,從來就不是別人。

然後,不要無盡的忍耐。你得在「這對我將來有幫助所以我得撐過去」與「這不是我」之間拿捏,決定什麼時候要停止忍耐。決定的標準是「你是誰」,而你是誰的答案,就在你心裡。你要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他剛開始很微弱,但隨著事情逐漸逼近你的底線,那聲音會越來越清楚。心底的聲音就是真正的你。違背心底的聲音,就違背真實的你,你就不會快樂。

Michael跟寬寬其實不草莓,他們只是忠於自己的感受,勇敢的爭取自己(花錢參加營隊不想忍受不良待遇)的權益。反倒是我有「草莓症候群」,一度聽不進他們的話。這兩個小四升小五的毛頭為我上了一課。我們的社會似乎將逆來順受、吃得苦中苦、無怨無悔、忍辱負重…視為一種美德。「草莓」這個字眼把這些價值觀織成一頂大帽子,人人自危,即便是老早過了草莓年齡的家長。

草莓,事實上意味著把「你是誰」這把尺交給他人,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是個心靈上不健康的觀念。

草莓扼殺了年輕人,最後損失的還是這個社會。


吳老師:Happitude 之賤人篇
來政大發現一句口頭禪叫「賤」。在我的字典裡,這個字專指那些讓我咬牙切齒的人。但是在政大,「賤」常常只是「嬉鬧用語」,有時候甚至用來「讚美」,譬如畢業製作時發現隔壁攤位的同學把圖做得很美所以對她說「你很賤」。然而,出了社會之後你會發現,真正的賤人,你在他面前連露出「你很賤」的「表情」都不敢,因為他們善於記恨跟報復。今天,我要分享我的賤人經驗。

我遇過的賤人有三大類:

1. 自以為是、一意孤行、主觀偏頗。這種人常常也是井底之蛙,因為他們從某個年齡之後就不再自我提升了。

2. 城府很深、功利導向、把這社會看成「叢林」,做任何事都以「生存」為出發點,他們相信「弱肉強食」,善於統戰和鬥爭。

3. 表面上看起來是好人,她甚至表現出對你有好感的樣子,卻在你看不到的時候否決你。這種人其實是前面兩者的合體,只是更聰明而且更狠。

賤人都有個共通點,他們自以為替天行道並且擇善固執,所以當你遇到賤人,首先要記得「賤人無法改變」。其次,如果在一個環境裡,這種人的數量不少,或者跟著起舞的人很多,你要選擇離開。因為身處於那樣的環境,你的所思、所言、所行都與賤人(賤事)有關,不只無助於「當你自己」,而且還可能讓你變成另一個賤人。

試著憐憫賤人。他們之所以如此,常常是基於某種恐懼。他們其實活得很辛苦,因為(1)恐懼如影隨形,導致他們用掉大部分的力氣在推擠、冷戰、算計和防範,而非享受生命的美好;(2)賤人通常是「公認」的,意思是你身邊很多人跟你有同樣的感受,賤人活得很孤單;(3)賤人都沒有好下場,這也是一種「自然循環」(因果)。所以,身為賤人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逞罰。把賤人當個可憐人或病人,是個蠻正確又可以釋懷的角度。

回首來時路,在我的生命中貴人跟賤人一樣重要。貴人幫我、給我機會,在緊要關頭拉我一把。賤人激勵我,給我反省、檢視自我的機會,為了成就「今日的我」踹我一腳。由於賤人的數量遠遠多於貴人,所以,信不信由你,我可以說是一路被賤人(從私立學校)踹進政大的。是賤人幫我找到「我是誰」,不是貴人。

從這裡你可以看出「世間事沒有偶然」,每一個賤人也都帶著「美好的目的」。如果一個人過得很安逸,沒有理由他需要檢視自我。只有透過賤人,一個人才會(被迫)學習和改變。

從這裡你也可以體悟到「只有經歷過你不是誰,你才知道自己是誰」。當你試著與賤人相處但不成功之後,你的底線和輪廓會更加清楚。我年輕的時候曾經遇過喜歡人家奉承巴結的主管,我身邊的同事有人把這件事做得很好,因而得到較多的寵愛和機會。有一段時間我也學著這樣做,但是做得很糟。我說不出「漂亮」的話(就是那種在對的時刻一句讓人爽到心底去卻又不是直接讚美的話),我甚至連把家人幫我準備好的禮物「送出去」,都感到非常的痛苦。這個過程讓我漸漸的認識自己;真正的我,不只無法對我不喜歡的人送禮物、說漂亮話,就連我喜歡、尊敬的人,也做得很不自然。我,是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你有需要幫忙隨時開口」的人。這個我,不費心跟誰保持聯絡,不參與形式化的社交活動,不學漂亮話,也不送禮。

不費心,是一種不患得患失的清明,是自在,是做自己。

每個人都有機會碰到賤人。你怎麼跟賤人相處,決定了你是誰。我鼓勵你不要用激進的方式去「對付」賤人,那樣很辛苦,而且前面說過,當你的所思、所言、所行都與賤人(賤事)有關的時候,久而久之你也可能變成賤人。

試著用「智慧」與賤人相處。用比較高、遠的角度看你與賤人的關係,看清楚你是誰,然後勇敢的做你自己。你不用擔心「做自己」會失去什麼;靠「裝模作樣」爭取到的不會是長遠的東西,不裝模作樣而失去的東西也不是永遠的失去。真正長遠而有價值的東西得靠自己。而唯有「做自己」,你才能「靠自己」。

gravatar

賤人真的是「公認」的
中過招的人,真的就會知道
不需要跟任何人講他壞話都可以心照不宣
會覺得他很失敗好可憐沒錯
可是到底遇到這樣的賤人
能不能幫助到自己尋找到真正的自己
還真的是要多累積點生命歷練才知道

因為目前我對賤人的觀感只有「@#$$%︿」可以形容(大笑)

不過也知道引以為戒
讓自己千萬不要在環境的逼迫下成為這種人就是了
真的快被環境逼死了的話
就離開那個環境吧~

gravatar

我覺得要看狀況啦,有些人的意見看起來是唱反調,不過都有實際作用,只是不重聽
所以可以的畫我都會跟賤人溝通一下

我覺得人多少都會賤,只是心安理得之外,還要多點修養就是了

偶而還是可以耍賤一下的啦

gravatar

啊我就是很賤怎樣
XD

gravatar

蔡蛋糕啊
你忘了給不在臺灣的我們
貼上所謂“草莓” 的定義
我對草莓文化的認知只在早爛的表面